根据东方网2月26日消息,今天在“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发布会上,宣布2024年上海将举办178项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直接经济影响将达到113.78亿元,整体拉动效应高达309.90亿元。与2019年的163项赛事相比,直接经济影响仅为60.81亿元,拉动效应157.65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显著。 2024年的赛事数量、质量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将创历史新高,为城市经济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上海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迈进,文旅商体的融合成为推动赛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24年,上海将结合城市特点、产业优势及资源条件,熊猫体育的来源通过引入优质的文旅商体资源重塑赛事消费链,让人们在观看赛事的同时,更愿意亲自踏足这座城市。 数据显示,围绕体育赛事,上海将举行近200项文旅商体展联动活动,其中每日消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赛事多达48项,占比27%。 F1中国大奖赛和上海ATP1000大师赛分别吸引了20万和22万人次观众,熊猫体育的来源赛事拉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各达15亿元以上;同时,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则创新了“观赛+深度体验”的融合模式,形成城市体育派对,吸引了4.5万观众,直接经济影响6.43亿元,拉动效应14.02亿元。 上海马拉松与上海体博会的联动,展示了“顶级赛事+高端会展”的双向赋能模式,推动了赛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博会的直接经济影响为7679.84万元,拉动效应达1.74亿元。 那么,2024年上海体育赛事为何能实现如此高质量的发展呢?报告中指出有两个关键词:赛事体系与优质服务。 首先,与城市共振的赛事体系是推动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4年,上海将继续举办ATP1000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等一系列国际赛事,并积极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推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与世界泳联游泳世界杯等顶尖赛事的落地,形成了多层次的国际赛事发展格局。同时,自主品牌赛事的逐步成型进一步丰富了赛事内涵,上海帆船公开赛、明日之星排球争霸赛与新城自行车赛等赛事的成功举办,显示了自主赛事矩阵“3+3+3+X”的初步规模。其中,三项顶级赛事的直接经济影响达到9.62亿元,拉动效应为26.62亿元。 其次,优质的配套服务则是赛事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2024年,上海将在体育、公安、商务、文旅、宣传和财政等部门之间建立协同机制,为赛事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及“相聚上海”等活动为赛事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型活动的线上申报等管理模式也提高了各方的灵活性。数据表明,赛事满意度超过80%的赛事总数达143项,占赛事总数的80.34%。 在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局长徐彬为新一轮“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中等级跃升的五项赛事及新增的七项赛事颁发了“上海品牌赛事”的证书。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总结强调了2024年上海通过体育赛事加速文旅商体展联动发展的独特亮点。黄海燕教授在会上发布了《2024年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综合评估了178项赛事的经济、社会、传播效益及城市形象提升等多个维度,特别详细分析了奥运资格系列赛·上海、世界游泳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的影响。 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该报告还重点评估了赛事对社会发展及城市形象的积极影响。赛事期间,上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赛事的直播和媒体覆盖,上海的城市形象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与影响力。从2019年开始,上海市体育局便与专业机构展开了系统性的赛事评估工作,形成了每年定期发布《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的机制。未来,上海市体育局将深化赛事数据挖掘,提供更加完善的赛事配套服务,推动优质文旅资源向赛事倾斜,以此进一步提升赛事品质和资源优化,积极推动更多赛事发展,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贡献体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