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作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而且拥有晋商文化代表的票号文化。报名参加平遥马拉松的选手均可免费获得价值150元的古城加两寺门票套票,借着比赛的名义去旅行,平遥马拉松可以算是一个典范。
赛前领物简洁高效,几分钟就完成物品领取。平遥牛肉展位可以关注送牛肉一口香,吃牛肉补给一下。比赛主舞台拱门保持大赛风范,其余帐篷及补给站沿途搭建较为简洁,赛道途中多个移动厕所使用道路边的原有厕所,降低了办赛成本,做到了节俭办赛。参赛包里没有一次性雨衣成为赛前选手群讨论的热点,不过比赛日温度不低,起跑前也没见很多穿雨衣等待起跑的选手。
借旅游的名义参赛,会出现赛前游玩过分消耗体力的问题。周六中午抵达平遥领物,考虑景点晚上会关门,直接进入古城景点打卡,城墙虽然不大,但是逛起来还挺累的。报名马拉松的选手还可以100元观看又见平遥的实景演出。演出可以选择周六晚上或者周日下午,幸好选择周日场,要不周六旅游的强度就过大了。但是周六晚上还去古城南门看了灯光秀,外出旅游的时光,总是一刻也不想浪费。
本次比赛还有一些推荐酒店,不仅价格不贵,还有提前早餐和延迟退费服务。建国酒店虽然提前到6点开餐,但也比自己赛前4.5点吃早饭要晚一些,而且吃酒店自助很容易吃多。
因为起终点不在一起,涉及选手参赛包转运问题。组委会短信提醒要在7点15分前存包,否则只能存在起点,等跑完从终点摆渡车回起点才能取包。但实际存包截止和火车发车时间一样,7点13分转运车就关门准备出发了,所以参加大比赛还是要多留出富余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本次比赛约有7000名来自25个省份及地区的跑者齐聚平遥,很奇怪平遥的奖金并不低,为何没有外国选手。参赛选手少一些的好处是赛前上厕所,检录也不排队。
7点30分比赛准时开始,赛前旅游的疲劳还没恢复,所以起跑也没太往前挤,通过拱门大约用了1分钟。早餐时看着窗外的平遥法院,回想昨天平遥县衙参观,思考为何古代监狱就在县衙里,现在监狱都离法院很远,不小心吃多了一些,比赛开跑后还感觉胃在消化食物,先慢慢往前跑吧。
平遥古城前半程路线适合赏景,从南门出发后,绕道东门跑入古城,再从西门跑出,深度体验古城的风景。就是在看风景的同时,石板路需要注意不要滑倒。
跑在古城的老街,看着古代的建筑,很有一种穿越到过去的感觉。又想起很多年前在福建永定土楼马拉松的,周围也是古建筑和土楼,和众多跑者同跑在世界文化遗产里,路边还有加油的人群,感觉甚好。
一般马拉松5km才开始有补给站,结果平遥在2.5km就有补水的地方,旁边还有一个桌子放满了牛肉,后面每个补给站都有一个红色桌布的桌子放着好吃的,一路过补给站都在做不吃东西的思想斗争。
冠名赞助商就是到位,货真价实的不虚标,以后买牛肉就买冠云品牌,支持一下冠名赞助商的生意。和山西某些一路上啥也吃不上的国际金标赛事相比,真是赛事比赛事能气死人。
平遥马拉松的降温方式也是简单粗暴,喷淋用的洒水车开着也是豪华降雨模式,躲都躲不开,别的马拉松通过喷淋点是雾蒙蒙的感觉,这里跑过去就和冲澡了一样,地上也是躲不开的积水,熊猫体育的含义只能硬着头皮通过。一路上有好几个这样的喷淋点都是这种节奏,瞬间可以让人淋浴清醒。
平遥马拉松的观众也比想象中要多很多,前半程市区观众多很正常,到了后半程到村里,也是很多观众。年轻人在马路上参加比赛,老人带着孩子在路边晒太阳看比赛,分工明确,果然符合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比于安保森严的大型马拉松赛事,这种没有硬质隔离把观众与选手分隔,中间留出几米真空地带的赛事体验,也会更好一些。
半程终点在平遥源景区,进入景区后还有几个起伏的上下坡,对于体能到达极限的选手,还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本想着昨日游玩体能消耗大,今天成绩会不太理想,没想到还是顶住压力,在10公里过后,决定还是小试一下,且扛住了终点前的几个上坡,成功跑出了后半程比前半程快的负成绩,也是一大收获。所以在抵达终点前,都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希望。
终点摆渡车回程还有40分钟路程,于是领物后取包直奔摆渡车位置。最后上摆渡车还有夹道欢迎的志愿者,真是做到服务拉满的节奏。
下午又看又见平遥演出,感受晋商文化,为此次平遥体育+旅游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平遥马拉松举办历史并不悠久,但是凭借平遥古城景区名气+一路平遥牛肉的豪华补给收获不少好评。在赛事追求规格与名气的当下,平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小而美的精品道路,通过健康跑、亲子跑等项目设置,更加满足初级跑者体验大型比赛的需求,充分展现了全民参与的体育精神,适合全家出游打卡参赛。
如果是想利用一个周末,通过跑步+旅游深入体验一座城,平遥马拉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