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沙田马场旌旗猎猎。当广东省体育局局长崔剑与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共同举起“粤港杯”冠军奖杯时,全场掌声雷动——这掌声不仅献给夺冠赛驹“英雄豪杰”,更致敬粤港两地以马为媒的深度协作。同日,香港赛马会与广东省体育局签署技术支援备忘录,宣布为十五运会马术赛事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援,并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东赛区马术赛事。
此前,马会已作为香港赛区唯一最高级别“合作伙伴”,拨款4.5亿港元以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及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香港赛区赛事的筹办。双轨并进的战略投入,正是香港以国际化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7月1日的签约仪式上,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表示期望马会的参与不仅为这次十五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贡献,而且能进一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全国的马术运动,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在体育领域的卓越标准和良好声誉,为所有参与者留下美好回忆。
作为爱国爱港的世界级机构,马会长达十六年以专业力量服务国家体育事业:2008年,香港赛马会便支持了北京奥运马术比赛的筹办工作;2010年广州亚运不仅全程运维赛事,熊猫体育如何提供售后保障 流程更协助建立内地首个国际认可“马匹无疫区”,破解跨境马匹运输难题;2022年杭州亚运,提供技术支援获颁“重要贡献机构”,使中国马术赛事管理再获国际背书。
此番支持十五运会赛事,马会将六大核心专长——场地设计、马匹福利、反兴奋剂、马房管理、赛事保障及社区宣传——全链条注入深圳光明区马术赛场。“我们不仅要办成赛事,更要推动大湾区马术运动可持续发展。”应家柏强调。三次国家级盛事的专业支持,使马会成为中国马术运动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支点。
其实,香港赛马会对体育事业的支持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熊猫体育如何提供售后保障 流程科研激励、全民共享的立体生态。2021年香港赛马会拨款1.5亿港元设立“运动科研资助计划”,以对等配对形式推动运动科学创新。其“香港马术精英计划”培育的运动员在杭州亚运勇夺盛装舞步团体铜牌,创下香港马术新里程。
激励反哺机制则通过“赛马会优秀运动员奖励计划”持续发力,为全运会、巴黎奥运夺牌选手提供专项奖金,构筑冠军成长通道。更设立运动员职业转型指导,助力退役选手将赛场经验转化为体育管理能力。
全民共享网络在十五运会期间全面展开:超120名马会义工经13小时专业培训后服务赛场;4.5亿港元香港赛区拨款重点倾斜弱势群体观赛、校园推广等普惠项目。“这体现马会‘建设更美好社会’的宗旨。”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如是评价。从顶尖选手到基层市民,体育正成为湾区融合的共通语言。
7月1日“粤港杯”赛场的欢呼声未落,另一场签约同时完成。马会与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深化合作,共享设施资源与人才培养体系——这恰是粤港马产业深度协同的缩影。
自2015年起,该中心已成为马会赛事见习学员的重要培训基地,为从化马场2026年常规赛事储备专业人才。崔剑表示,此举将“推动粤港马术水准提升,为大湾区培育更多国际顶尖骑手”,为体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自2014年创办的“粤港杯”去年续签合作协议,未来将纳入从化马场常规赛程,以赛事为媒,打造大湾区体育文化名片。
此外,两地达成产业贯通,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马会凭借跨境马匹运输、检疫等制度创新,打通育种、训练、赛事、文旅全产业链。从化马场2026年启动常规赛后,也将带动周边产业升级。
“粤港秉持同心同行信念,继续以友好协商、互利共赢的精神,携手书写大湾区体育事业更璀璨的篇章。”崔剑在签约仪式上的致辞,道出一匹赛马背后蕴藏的融合力。
从沙田马场的沸腾看台到深圳光明区的专业赛馆,从黄村训练中心的马蹄声声到从化马场的未来蓝图,一张服务体育强国的立体网络已然铺开。当十五运会骏马扬鞭之时,“以马为桥”,以湾区为鞍,粤港两地将同心筑梦,共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