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咸阳将迎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相关新闻链接:咸阳十三运会徽吉祥物口号发布)作为全市规格最高、覆盖最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这不仅是一场竞技比拼的体育盛会,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近年来,咸阳市锚定“建设西部体育强市”目标,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赛事、体育组织和科学健身协同发展,不断加快设施建设,科学谋划工作布局,持续提升体育事业整体能级,奋力跑出全民健身、竞技突破、产业融合的“加速度”。
7月13日,乾县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航拍照片)。咸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即将拉开帷幕,作为本届运动会的主承办地,乾县已完成市十三运的所有筹办事项,承担赛事任务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比赛场地已全面准备到位,达到比赛要求。
基础设施是体育发展的底座。作为市十三运主会场,乾县文体中心配备了智能灯光音响系统等现代化设施,既具备专业水准,又充满科技感。赛事结束后,该中心将转型为面向公众开放的普惠性健身空间,同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社会化运营模式,释放场馆潜能。截至2024年,全市体育场地总数17900余个,总面积113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5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健身服务。
在群众体育普及方面,市十三运期间,乾县将举办“喜迎十三运,萌娃健康跑”等全民参与活动,并配套开展音乐会、非遗展演等文旅项目,熊猫体育官方网站将体育与文化深度融合,为群众带来多元体验。咸阳依托现有品牌赛事,持续推动“一县一品”特色赛事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市级体育类协会37个、县级协会14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3000余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人。
竞技体育同样步入快车道。深化体教融合,推动48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积极举办校园“三大球”联赛等活动,每年选拔超万名学生参与竞技体育培养,为体育事业储备后备力量。按照规划,2026年建成市青少年体校新校区,可容纳1000人,配备标准训练场、综合训练馆等专业设施,满足多项目训练需求,同时将办学延伸九年义务和职业高中学段,打通体育人才培养链条,解决升学断档问题。
借助市十三运带来的关注度,咸阳同步发力体育与文旅、医疗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乾陵景区为核心,推动从“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转型,构建“历史+生态+民俗”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在体医融合方面,正推进医院设立体育康复门诊,推广运动处方,力争将部分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熊猫体育官方网站提升服务覆盖面,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同时,注重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城市形象的塑造。围绕市十三运,通过公开征集形式,广大民众广泛参与会徽、吉祥物等标志性文化符号的设计,融入乾县本土历史文化元素,增强赛事辨识度和文化认同感。并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发展目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