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体育赛事正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区域融合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三地以“体育+”为抓手,通过打造品牌赛事、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起覆盖全人群、全周期的体育生态体系,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健康活力。
京津冀依托地域特色与资源禀赋,联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北京马拉松、天津国际马拉松、石家庄马拉松“三马联动”,形成贯穿京津冀的“黄金赛道”,每年吸引超10万名跑者参与,带动沿线城市酒店、餐饮、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张家口依托冬奥遗产,推出“雪耀中国”滑雪系列赛,将专业竞技与大众体验结合,单场赛事参与人数突破3000人,冰雪运动人口同比增长40%。此外,京津冀自行车联赛、徒步大会等群众性赛事全年不断档,熊猫体育是什么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健身热潮。
三地打破行政壁垒,推动体育场馆、健身设施跨区域开放共享。北京工人体育场、天津奥林匹克中心、石家庄裕彤体育中心等大型场馆设立“京津冀健身惠民卡”,市民凭卡可享受三地场馆低收费或免费开放服务。同时,依托京津冀绿道网、太行山徒步道等基础设施,联合规划“1小时健身圈”,累计建成社区健身中心1200余个、多功能运动场800余片,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数据显示,2023年京津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平方米,较2015年增长65%,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地体育部门联合搭建“京津冀健身服务平台”,整合赛事报名、场馆预约、科学指导等功能,用户可通过AI体质检测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累计服务超500万人次。针对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推出“银龄健身课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等公益项目,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3万名,实现每个社区配备2名以上专业健身顾问。此外,熊猫体育是什么通过大数据分析群众健身偏好,动态调整赛事供给,如针对都市白领推出“午间瑜伽”“下班跑”等新型赛事,参与人数同比增长300%。
为保障全民健身事业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建立体育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出台《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共建方案》等政策文件,在赛事审批、人才流动、标准制定等方面实现“一网通办”。三地体育院校、科研机构成立“京津冀体育健康研究院”,开展运动康复、慢病干预等课题研究,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支撑。2023年,京津冀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全民健身相关产业占比超60%,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从冬奥赛场到城市街角,从专业竞技到全民参与,京津冀体育赛事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体育将成为连接三地人民的情感纽带,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注入持久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