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赛事的热度持续在线,熊猫体育的用户体验如何提升此次成都世运会的举办对于成都建设“赛事名城”有哪些促进作用?
8月17日举行的成都世运会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兴国表示,围绕成都建设“赛事名城”这一目标,此次世运会起到了非常好的加速作用,充分实现了城市功能品质和经济发展功能以及全民健身服务“三大提升”。
具体来看8月11日,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已经正式落户成都;8月16日,世运掷准飞盘公园在成都高新区桂溪公园揭牌;就2027年世界体育锦标赛、世界体育舞蹈大赛等赛事筹备,也已经形成共识……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办2026年亚洲大洋洲六人制棍网球锦标赛、2029-2031年射箭世界杯。这些都是我们在赛事期间与国际体育组织进行充分沟通,争取来的机会。”许兴国提到,赛后还有7个临建场馆将继续留用,用于群众体育锻炼。采购的器材设备将统筹用于体育人才培养、全民健身等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以筹办世运会为契机,建设提升体育公园87个,统筹打造130个“世运空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比2023年增长了15%,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成都被评为了全国唯一的体坛榜样“年度体育城市”。
据许兴国介绍,成都精心策划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体育消费活动,推动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2025年以来,举办世运会相关活动达到了1200余场次,国际和全国性体育赛事40余项,吸引观众达到80余万人次。
同时,大力发展“票根经济”,实施“1票激活N场景”类似行动,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成都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今年1月至7月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了492.6亿元,同比增长9.6%。
此外,成都还将世运项目融入“运动成都·十二月市”品牌活动,在全市100余个镇(街道)、1000余个社区开展了一些世运体验项目,比如飞盘、拔河、地掷球、武术等,市民在“家门口”感受世运乐趣。并策划实施了“世运项目进校园”行动,将腰旗橄榄球、霹雳舞、无人机足球等项目和新兴项目带入课堂,覆盖全市130所学校、超5万名学生,辐射影响人群达到了200余万人,推动流行运动在全市青少年中率先体验、普及推广。
自世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超过5000场次,市民参与新兴潮流运动项目的占比提升至18%,带动全市体育人口突破了980万人,市民体质总体达标率突破95%,“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未来,我们将结合成都的城市特质和运动基因,充分运用世运会的成果,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承办举办更多群众喜爱的高水平赛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做强赛事经济,持续擦亮成都赛事名城的金字招牌。”许兴国表示。熊猫体育的用户体验如何提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或发送邮件至“ ”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