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2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8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人披露,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0.3%,增加值达到1.49万亿元。其中,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年至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过了千亿元。
在规模持续扩张之外,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尤其表现在,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的体育服务业快速增长,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2020年的68.7%增至2023年的72.7%。而在市场潜力方面,从飞盘、垂钓到滑雪、潜水、陆地冲浪,新兴项目不断换位,户外运动消费逐渐成为人民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重要领域。
一个体育活动如果筹划、组织得好,从中受益的绝不仅是爱好体育的人士。道理很简单,熊猫体育官方网站体育活动不但能直接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需求,也能通过衍生的体育旅游等形式,促进餐饮、交通、住宿等行业协同发展。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的效应在江苏“苏超”联赛中得到完美体现。该赛事自开赛以来迅速走红,成为现象级足球赛事,不仅带动了江苏省内文旅、美食、休闲等消费持续走高,还促进了体育用品比如球衣、球鞋销量的显著提升。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观看球赛,95.9%的观众产生了门票外的消费。外地观众家庭整个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元至2000元。94.1%的观众在外用餐,79.0%的观众购买文创产品,62.5%的观众参与娱乐等其他类别消费,选择酒店住宿、景点游览的观众分别占21.0%、66.1%。
苏超首先是当地球迷的盛宴,但因为组织得力,赛事形式亲民,一张小小的球票不仅是赛场通行证,更成为撬动多元消费的钥匙。让体育赛事成为点燃城市消费活力的强大引擎,把体育的小场景做成消费的大场景,苏超作出了可喜尝试。
这次国常会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如何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作出了部署。落实国常会要求,借鉴“苏超”等相关活动经验,推动体育消费再上大台阶需从多方面着手。
完善基础设施是前提。没有硬件支撑,赛事经济便无从谈起。必要的场馆设施外,熊猫体育官方网站停车位是否充足、公共交通是否便捷,周边酒店、餐饮业是否有足够承接能力,都要通盘考虑,避免因设施不足导致客流流失;拓展消费场景是关键。各地应结合地域特色,将体育赛事与本地文化、旅游、商业资源深度融合,打造更多沉浸式消费体验空间;提升服务质量是根本。体育赛事日益增多,不仅要为观众提供舒适、便捷的观赛环境,也要满足“Z世代”消费者的需求,提升赛事及其相关活动设计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另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基础、资源禀赋等有差异,避免同质化竞争,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需求的赛事,在举办体育活动中也需要给予重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