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强健十条”的核心在于面向人人、惠及人人,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享受体育乐趣、收获健康。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刚性保障每日不少于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并依托三级竞赛体系激发内生动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身心基础。
“注意防守”“不要着急”……再次代表学校外出打比赛,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女篮队队员杨李佳沉着冷静地应对球场上的变化,脸上洋溢着自信,全然不像当初那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女孩。像杨李佳一样,近年来,重庆市万千学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体育活动,在享受体育运动乐趣的同时,不仅强健了体质,也健全了人格、锤炼了意志。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重庆市教委近日印发《重庆市促进学生体质强健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聚焦保障锻炼时间、深化教学改革、发挥赛事功能等十个关键环节,提出一揽子改革举措,旨在刚性保障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有效激发运动兴趣,切实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拖堂3分钟,提前坐好2分钟,课间哪有10分钟?”有网友如此调侃“消失的课间10分钟”。
为保障学生课间时间“不缩水”,熊猫体育是什么重庆市在《措施》中明确要求: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每天安排两个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下课铃声一响,潼南区潼州小学校的孩子们就开启了“课间15分钟”。这15分钟主打“快乐”,学生们自主选择,可以到操场上打球、跳长绳,也可以在楼道里踢毽子、下棋。
课余时间的开州区温泉中学,操场上随处可见奔跑跳跃的学生。打篮球、踢足球、练武术等活动应接不暇,学生们的欢笑声在校园里回荡。
在重庆市开州区教委主任李晓海看来,体育不只是教会学生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一个爱好,在学习之余能正确释放压力,这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重庆是山城,不少城区学校面积狭小,教学楼建得比较高,小课间只有10分钟,学生跑上跑下电梯不够用,楼道狭窄容易产生拥挤踩踏风险;而且,城区学校的操场规模小、学生多,常常也跑动不开。重庆市充分开发空间功能,策划多类活动,让学生们在有限的空间里玩得开心。
涪陵区实验小学有两个校区,学生加起来8000余人,但校园活动面积不足20亩。校长蒋其宏介绍,学校的理念是“小场地大体育”,要让学生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活动起来。学校把操场划分为跳房子、笼式足球、蹦床等9个不同趣味性项目活动区域,供低年级学生课间活动。对高年级学生不圈定具体活动区域,充分保障学生活动的自主性。
“强化‘五育’融合,体育是关键支撑。其核心目标是让学生身心真正‘强’起来,具备未来发展所需的强健体魄和坚韧意志品质。”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下课铃响,万州区汶罗小学的学生们迅速有序地奔向操场。伴随着动感旋律,一场融合了开合跳、弓步跳、交叉跳、双摇基础等花样跳绳动作的大课间活动火热展开。学生们活力四射,脸上洋溢着运动的红润与快乐。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提升课堂质量的核心。《措施》要求保障群体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旨在确保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都能真正有所收获。
“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生的性格更开朗、身体更强健、心理更健康,外出参加比赛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重庆市合川中学党委书记傅林说,让学生们幸福比让他们优秀更重要,而运动可以让他们更幸福。
《措施》高度重视发挥体育竞赛的育人价值与带动作用,明确提出构建覆盖每一个学生的校级体育竞赛体系、覆盖每一所学校的区域性体育竞赛体系、覆盖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市级体育竞赛体系,力促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
重庆市石柱县三河小学因足球而闻名。2013年3月建队以来,该校女足成绩足够亮眼:2次夺得全国“追风联赛”总冠军,30多次捧起市级以上比赛冠亚军奖杯;2024年,该校女足还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不只运动成绩优异,文化学习也同样出彩,截至目前,该校女足队员有20多人考上同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
竞赛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重庆市每年举办市级体育联赛和单项锦标赛150余项,参赛代表队5000余支,搭建“节、赛、会、展、演”平台,实施“班、级、校、区、社”联动,同时组织散打、射击、击剑等专项特色赛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与此同时,《措施》鼓励广泛开展班级联赛、校际联赛、运动会及亲子运动会等赛事活动,旨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出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无球跑动、停球虚晃、大力抽射……一场男足对抗赛正在初中生之间上演,队员汤鑫宇行云流水的动作,引来场边阵阵欢呼。汤鑫宇在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就读七年级,凭借出色的球技,他已成长为球队的主力队员。
作为深耕校园足球六十余载的特色校,杨家坪中学形成了“体教融合、特色发展”的鲜明路径,校足球队累计斩获市级以上赛事冠军24次,向各级专业队和高校输送了逾百名人才。
破纪录!在重庆市学生(青年)游泳冠军赛上,永川区五洲小学学生邓茜文刷新了尘封15年的男子10岁组50米蛙泳重庆市纪录,并将原纪录提高了1.5秒。
该校体育教师王逸说:“在我们学校,每名体育老师都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特长,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随着体育活动日益丰富,体育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师资不足问题凸显。为此,《措施》鼓励学校通过聘用兼职教师、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充实力量;优化全员培训,强化体育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数字素养;每年举办市级“万名教师大练兵”系列比赛。
高萌曾是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退役后,他成为母校重庆市铜梁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在铜梁区,像他这样的专职教练有72名,仅2023年,该区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就联合招聘18名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专职教练,并通过购买服务聘任216名兼职教练,体教融合项目专业教练员及教师配备率达100%。“我们将在全市范围推广这一做法,想方设法补齐体育教师不足的‘短板’。”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强调,“体质强健十条”的核心在于面向人人、惠及人人,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享受体育乐趣、收获健康。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刚性保障每日不少于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熊猫体育是什么并依托三级竞赛体系激发内生动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身心基础。